学科、专业 评审组 |
560 土木建筑科学技术、J11建筑交通与水利组 |
项目名称 |
受限空间复杂环境大型结构托换关键技术与应用 |
提名者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主要完成单位 |
1.东莞理工学院 |
|
2.广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3.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
4.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
5.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6.广州海珠湾建设有限公司 |
|
7.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8.广东电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 (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
1.郭达文(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贡献: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大跨度主动托换技术和托换工程抗震性能提升技术) |
|
2.肖淑华(未取得、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主要贡献:制定方案,托换构件增韧延寿技术) |
|
3.朱慈祥(正高级工程师、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贡献:桥梁抬桩及托换加固技术) |
|
4.江涌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贡献:托换工程中大直径桩施工技术) |
|
5.李麟(高级工程师、广东电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电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贡献:构件安全性能评估方法) |
|
6.邱伟(高级工程师、广州海珠湾建设有限公司、广州海珠湾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贡献:结构舒适度评估方法) |
|
7.苏恒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贡献:托换工程减振控制技术) |
|
8.车伟娴(高级工程师、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贡献:构件耐久性评估方法) |
|
9.张艳红(正高级工程师、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贡献:托换工程监测更新技术) |
|
10.盛健(中级工程师、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贡献:智能化施工技术) |
代表性论文 专著目录 |
论文1:Bond durability between steel-FRP composite bars and concrete under seawater corrosion environment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4, 419: 135456. |
|
论文2: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转钢管混凝土剪力墙体系设计方法及应用[J]. 建筑结构学报. 2023: 274-281. |
|
论文3:Experimental study on flexural behavior of concrete beam reinforced with GFRP and steel-fiber composite bars[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1, 43: 103087. |
|
论文4:Axial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FRP-steel wire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 pipe hybrid columns[J].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0, 244: 112237. |
|
论文5:Behavior of concrete-filled FRP tube columns internally reinforced with FRP-steel composite bar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2, 325: 125714. |
知识产权名称 |
专利 1:一种基于减振钢管桩的地下轨道减振方法及结构体系 |
|
专利 2: 装配式钢混围护支撑与主体结构的协同受力体系及方法 |
|
专利 3:纤维水泥板复合拼装骨架、墙身构件和装配式钢混剪力墙 |
|
专利 4:工字型带预应力拉杆及抗推挡墙的双向排桩基础 |
|
专利 5:桥梁养护数字孪生体构建方法及装置 |
|
专利 6:一种用于桥梁健康监测数据异常检测的训练方法及装置 |
|
专利 7:一种结构检测方法、装置和用于结构检测的无人机系统 |
|
专利 8:一种受限空间内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方法 |
|
专利 9:滑模平台及其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筒体滑模施工方法 |
|
专利 10:基于车组的桥梁大高度升降移位装备及其施工方法 |
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粤科函区字〔2024〕1564号)要求,现将集团拟参与申报“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详情见附件)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提名者、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
公示期:2024年12月27日-2025年1月2日。
对公示的成果、候选人持有异议的,在公示期内,应当以真实身份书面向集团提出。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地址;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单位公章。为方便核实、查证,保证实事求是、公正处理,匿名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汤颖,联系电话:13580350782,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流花路97号0323室。
2024年12月26日
学科、专业 评审组 |
土木建筑工程-工程结构-结构设计、建筑交通与水利专业评审组 |
项目名称 |
基于群智能和机器视觉的工程结构智慧设计及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
提名者 |
广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
主要完成单位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深圳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 |
|
东莞理工学院 |
|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
广州广检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
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
主要完成人 (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
1.李丽娟(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项目总负责人,本项目总体技术路线设计者、研究方法提出者、研究内容实施者。技术创新点一、二、三的主体思想提出者之一,创新点一的主要完成者。代表性成果1、2、3的主要完成人,代表性论文1、2、3、5的主要完成人) |
2.唐昀超(教授、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创新点二的主要完成人,代表性成果2、3、6的主要发明人,代表性论文1、2、3的主要完成人) |
|
3.李红中(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点三的主要完成人,代表性成果7、8的主要发明人,项目工程应用的主要推广实施者) |
|
4.陈贡发(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项目创新点二、三的主要完成人,代表性成果4、5的主要发明人,代表性论文4的主要完成人) |
|
5.缪丹(高级工程师、广州广检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广检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创新点三的主要完成人,代表性成果9、10的主要发明人,成果推广应用的主要实施者) |
|
6.钟文韬(研究生、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创新点二、三的主要完成人,代表性成果5的主要发明人,代表性论文4的主要完成人) |
|
7.张海柱(研究生、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创新点二、三的主要完成人,代表性成果4的主要发明人) |
|
8.张小良(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点一的主要完成人,项目推广应用的主要完成人) |
|
9.谭琪(高级工程师、深圳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深圳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创新点三的主要完成人,项目推广应用的主要实施者) |
|
10.金晶(高级工程师、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点一的主要完成人,项目推广应用的主要实施者) |
|
11.赵松林(正高级工程师、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点一的主要完成人,项目推广应用的主要实施者) |
|
12.高兴军(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创新点一的主要完成人,代表性论文4的主要完成人) |
|
13.祝东明(高级工程师、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点一、三的主要完成人,项目推广应用的主要实施者) |
|
14.李靖滨(高级工程师、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点一、三的主要完成人,项目推广应用的主要实施者) |
|
15.刘炳凯(正高级工程师、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创新点二、三的主要完成人,项目推广应用的主要实施者) |
|
代表性论文 专著目录 |
论文1:<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with field strain detected via a novel mark-free vision method、Structures、2022, 37: 426-441、2022-03-01、唐昀超、陈正> |
论文2:<Binocular vision measur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ull-field convex deformation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Measurement、2018, 130: 372-383、2018-12-01、唐昀超、李丽娟> |
|
论文3:<Vision-Base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
|
论文4:<Homography-based measurement of bridge vibration using UAV and DIC method、Measurement、2021, 170: 108683、2021-01-01、陈贡发、高兴军> |
|
论文5:<快速群搜索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工程力学、2010, 27(7): 38-44、2010-07-25、刘锋、李丽娟> |
|
知识产权名称 |
软件著作权1:<桁架结构截面和形状智能优化软件(SSTO1.0)>(2013SR077716、刘锋,程伟,李丽娟、广东工业大学) |
专利1:<一种单目视觉方钢管混凝土柱三面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ZL201710191474.2、唐昀超,李丽娟,冯文贤,刘锋、广东工业大学) |
|
专利2:<一种圆柱体异形鼓曲检测装置与识别方法>(ZL201610569071.2、唐昀超,冯文贤,李丽娟,皱湘军,司徒伟明,陈明猷、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
|
专利3:<一种基于无人机图像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与系统>(ZL201910802515.6、陈贡发,张海柱、广东工业大学) |
|
专利4:<一种基于无人机系统的桥梁结构位移测量方法>(ZL201910619641.8、陈贡发,钟文韬、广东工业大学) |
|
专利5:<一种桥梁裂缝实时监测及快速预警装置>(ZL201310439955.2、冯文贤,唐昀超,侯家奇,叶敏,邹湘军、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
|
专利6:<路基的沉降信息预测方法和预测系统>(ZL201810235257.3、李红中,张修杰,黄湛军,龙云凤,叶声远,何志军,王强,范静,杨斐,胡飘野,刘祥兴、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专利7:<一种路堑边坡施工工程地质条件的智能化监测系统>(ZL201710181575.1、李红中,张修杰,黄湛军,龙云凤,梁立农,王强,叶声远,刘祥兴,陈玉琴,付潮罡,瓦西拉里、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专利8:<基坑围护结构位移测量系统的位移测量方法及相关系统>(ZL202410073882.8、缪丹,叶建新,曾绮琪,郭荣幸,黄启帆,汪秀清,王凤之,陈洋,刘浩枫,何楚韶,刘权、广州广检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
标准1:<深厚软土地层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DBJ∕T 15-259-2023、毛吉化,何钦,叶建新,潘泓,李广平,王建新,张记峰,仇培云,陈灏沆,范少峰,欧阳宇峰,鲁传恒,李君,李均,周吉林,张星伟,缪丹,李衍航,王天孝,解振东,高祥祥,张英颂,陈荣彬,苏瑞明,李圣开,吴岭,冯伟,阮园园,侯海清,朱奇星,梅晓,卢金赟,陈大江,陈校,郭凌峰,聂竹林、广州广检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 |
学科、专业评审组 |
F10 工程建设组 |
项目名称 |
地下工程裂隙岩体渗流测试装备与防渗关键技术 |
提名者 |
广东省教育厅 |
拟提名奖项及等级 |
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1. 黄林冲(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主要贡献:代表性专著1、代表性论文2、代表性论文5、知识产权1、知识产权2、知识产权4、成果鉴定) |
|
2. 党文刚(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主要贡献:代表性论文2、代表性论文3、代表性论文4、知识产权1、知识产权2、知识产权4、知识产权6、成果鉴定) |
|
3. 贾朝军(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中南大学;完成单位:中南大学;主要贡献:知识产权3、知识产权5、成果鉴定) |
|
4. 刘日成(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主要贡献:知识产权6、知识产权7、知识产权8、成果鉴定) |
|
5. 雷明锋(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南大学;完成单位:中南大学;主要贡献:知识产权3、知识产权5、成果鉴定) |
|
6. 邹俊鹏(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完成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要贡献:知识产权10、成果鉴定) |
|
7. 汪进超(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要贡献:知识产权10、成果鉴定) |
|
8. 马建军(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主要贡献:代表性专著1、代表性论文2、代表性论文5、知识产权1、知识产权2、知识产权4、成果鉴定) |
|
9. 赖正首(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主要贡献:知识产权2、成果鉴定) |
|
10. 郭典塔(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贡献:成果鉴定) |
|
11. 许丹(职称:正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贡献:知识产权9、成果鉴定) |
|
12. 陈瑜(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主要贡献:成果鉴定) |
|
13. 李诚豪(职称:无;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主要贡献:成果鉴定) |
|
14. 张文豪(职称:无;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主要贡献:成果鉴定) |
|
15. 黄旭民(职称:无;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主要贡献:成果鉴定) |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5篇) |
专著1:<名称:多孔隙介质力学行为与流固耦合数值方法;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发表时间:2023年8月;主编:黄林冲、副主编:马建军> |
|
论文2:<名称:A new multi-function servo control dynamic shear apparatus for geomechanics;期刊:Measurement;年卷:2022,187;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1日;第一作者:党文刚;通讯作者:黄林冲、陶康> |
|
论文3:<名称:Effect of shear-induced aperture evolution on fluid flow in rock fractures;期刊: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年卷:2019,114;发表时间:2019年7月4日;第一作者:党文刚、通讯作者:吴为> |
|
论文4:<名称:Cyclic Frictional Responses of Planar Joints Under Cyclic Normal Load Conditions: Laboratory Tes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期刊: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年卷:2020,53;发表时间:2019年7月23日;第一作者:党文刚;通讯作者:党文刚> |
|
论文5:<名称:A coupled thermal-elastic-plastic-damage model for concrete subjected to dynamic loading;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年卷:2022,153;发表时间:2022年3月3日;第一作者:马建军;通讯作者:陈万祥> |
知识产权名称(10项) |
专利1:<名称:真三轴岩石渗流试验加载装置及试验系统>(专利授权号:ZL202010311567.6;发明人:党文刚、黄林冲、刘建坤、叶皆显、马建军、陈俊鹏;权利人:中山大学) |
|
专利2:<名称:一种深部岩体分区裂化监测装置和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2010418096.9;发明人:黄林冲、马建军、梁禹、赖正首、陈海南、党文刚;权利人:中山大学) |
|
专利3:<名称:一种用于剪切渗流试验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2110274901.X;发明人:赵晨阳、贾朝军、雷明锋、张智勇、彭龙、黄娟、施成华、龚琛杰;权利人:中南大学) |
|
专利4:<名称:测量岩石节理面剪切过程中裂隙变化的实验方法及其系统>(专利授权号:ZL202010311480.9;发明人:叶皆显、党文刚、黄林冲、刘建坤、马建军、陈俊鹏;权利人:中山大学) |
|
专利5:<名称:一种真三轴岩石剪切渗流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专利授权号:ZL 2024 10035294.5;发明人:贾朝军、雷明锋、施成华、庞锐锋、郑艳妮、王亮、娄义黎;权利人:中南大学) |
|
专利6:<名称:恒定法向刚度条件下岩石结构面动态双向剪切实验系统>(专利授权号:ZL202210136156.7;发明人:刘日成、党文刚、李树忱、蔚立元、张强、李博、刘尚、胡明慧;权利人:中国矿业大学) |
|
专利7:<名称: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各向异性测试及可视化系统>(专利授权号:ZL201710147964.2;发明人:刘日成、靖洪文、张晶、蔚立元、苏海健;权利人:中国矿业大学) |
|
专利8:<名称:一种用于三维裂隙岩样水-力耦合加载装置及加载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810436400.5;发明人:刘日成、蔚立元、张晶、张站群;权利人:中国矿业大学) |
|
专利9:<名称:Identify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 of flowing water weak broken surrounding rock high-pressure grouting rheological data>(专利授权号:ZA202108394A;发明人:高军、陈志明、黎建华、许丹、黄正凯、薛慧玲、王正一、林晓、熊晓晖、翁小川、张远征、高宇馨;权利人:中国铁路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思源集团南宁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乌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股份有限公司) |
|
专利10:<名称:一种激光与视觉相结合的地质钻孔三维可视化方法及装置>(专利授权号:ZL202111449002.5;发明人:汪进超、刘厚成、邹俊鹏、许汉华;权利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建筑交通与水利专业评审组 |
项目名称 |
大跨度屋盖系统结构抗风防灾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提名者 |
广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
主要完成单位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珠海安维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
汕头大学 |
主要完成人 |
1. 谢壮宁(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发展了大跨度屋盖结构风振响应的快速算法,提出了基于LRC考虑共振响应影响的单目标等效静风荷载精确算法(创新点1);提出了围护结构风压标准值估算方法和规范屋面风敏感区域风压的修正方法,提出了屋盖结构风敏感区域高负压的降载措施(创新点2);共同提出了金属屋面系统全寿命期疲劳损伤估计方法和风灾易损性评估方法(创新点4)。是知识产权1~4、9~10的发明人之一;是代表性论文1~5的通讯作者,是科技成果评价的第一完成人。) |
|
2. 余先锋(讲师、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研发了名义封闭与突然开洞大跨屋盖结构风致瞬态内压的试验测试分析技术,共同提出了围护结构极值风压的估算方法(创新点2);共同提出了考虑台风效应金属屋面系统全寿命期疲劳损伤估计方法(创新点4)。是知识产权1、3、4、9的发明人之一;是代表性论文2的第一作者;是科技成果评价的完成人之一。) |
|
3. 张乐乐(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共同提出测压管路信号的时域修正方法(创新点1);共同研发了新型的嵌入式连续焊接不锈钢金属屋面系统(创新点3);共同提出了焊接不锈钢金属屋面抗风性能评估方法(创新点4)。是知识产权1、2、5、6、9的发明人之一;是科技成果评价的完成人之一。) |
|
4. 区彤(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发明了针对直立锁边金属屋面板的增强抗风夹系统(创新点3);是知识产权5、7的发明人之一;是科技成果评价的完成人之一。) |
|
5. 辛志勇(高级工程师、珠海安维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珠海安维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主要贡献:研制了金属屋面系统静、动态风荷载模拟试验装置(创新点3);共同提出了焊接不锈钢金属屋面系统的抗风性能评价方法(创新点4);是知识产权8、9的发明人之一;是科技成果评价的完成人之一。) |
|
6. 王湛(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是广东省标准《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创新点2,3,4);是科技成果评价的完成人之一。) |
|
7. 石碧青(高级实验师、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共同提出了基于LRC考虑共振响应影响的单目标等效静风荷载精确算法(创新点1);开展屋盖结构风洞试验,为屋面风敏感区域风压调整、屋面降载抗风措施等提出了宝贵建议(创新点2);是知识产权1~3、9的发明人之一;是代表性论文4、5的作者之一;是科技成果评价的完成人之一。) |
|
8. 刘培(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主要贡献:共同提出了焊接不锈钢金属屋面系统的抗风性能评价方法(创新点4);是知识产权9的发明人之一;是科技成果评价的完成人之一。) |
|
9. 冯帅(未取得职称、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共同提出了围护结构极值风压的估算方法(创新点2);是知识产权3的发明人之一;是代表性论文1的第一作者;是科技成果评价的完成人之一。) |
代表性论文 |
论文1:< Estimating extreme wind pressure for long-span roofs: Sample independence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2020, 205:104341、2020-10-12、冯帅、谢壮宁> |
|
论文2:<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wind-induced internal pressures in nominally sealed building structures、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2019, 20(7):487-498、2019-8-2、余先锋、谢壮宁> |
|
论文3:<基于Ritz-POD的谐波激励法及其在大跨悬挑屋盖风致响应中的应用、建筑结构学报、2021, 42(4):7-14、2020-02-19、刘彪、谢壮宁> |
|
论文4:<大跨度屋盖结构的等效静风荷载、建筑结构学报、2007, 28(1):113-118、2007-02-05、谢壮宁、谢壮宁> |
|
论文5:<罩棚式低矮房屋屋面风荷载特性及气动抗风措施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1, 32(4):9-16、2011-04-05、刘帅、谢壮宁> |
知识产权名称 |
发明专利1: <一种台风作用下金属屋面风致疲劳损伤的估计方法和装置>(ZL 202210610974.6、宣颖;张乐乐;谢壮宁;李建华;余先锋;高全龙;石碧青;林师慧;桓忠雄;汤亮、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发明专利2: <一种测压管路信号的时域校准方法>(ZL 202111063536.4、胡晓琦; 谢壮宁;张乐乐; 石碧青、华南理工大学) |
|
发明专利3: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极值风压的检测方法>(ZL 201910992004.5、冯帅;谢壮宁;宣颍;余先锋;石碧青、华南理工大学) |
|
发明专利4: <一种完全及名义封闭结构风致内压试验方法>(ZL 201810084694.X、余先锋;谢壮宁、华南理工大学) |
|
发明专利5: <一种矩形弯管成型的壁厚控制方法>(ZL 202210535458.1、张乐乐;王飞;区彤;林松伟;桓忠雄;汤亮;唐明成;纪来有;李建成;龙秀海、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发明专利6: <一种抗风揭金属屋面系统及其安装方法>(ZL 202111404721.5、汤亮;张乐乐;林师慧;樊向东;白玉晶;李建华;梁延斌;高全龙;陈飞;张军辉、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
发明专利7: <一种金属屋面板增强抗风夹系统>(ZL 202110317570.3、区彤;谭坚;石煦阳;龙秀海;林松伟、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发明专利8: <一种建筑屋面的综合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ZL 201610514226.2、辛志勇、珠海安维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
发明专利9: <焊接不锈钢金属屋面系统的抗风性能评估方法>(ZL202410009636.6、张乐乐;张叶欢;谢壮宁;辛志勇;刘培;李奇志;余先锋;石碧青、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珠海安维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
地方标准10: <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DBJ/T 15-148-2018、石永久;王湛;吴耀华;王帆;韦宏;刘光辉;陈振明;林坤坚;罗赤宇;郭满良;唐建伟;党保卫;彭耀光;韩建强;韩静涛;谢壮宁;钟国辉;廖旭钊;潘吉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百安力轻钢结构产品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卓思建筑应用科技顾问(珠海)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广州市设计院;香港理工大学;朝阳科技大学) |